建築相關
你知道一個保特瓶須要多久的時間才能被完全分解?答案是 450年。
於台北舉行的2010花卉博覽會,在眾多會館中,一棟名為「環生方舟」的場館特別引人注目。這棟唯一由企業〈台灣遠東集團〉捐助建蓋而成的場館,以1,520,000個廢棄保特瓶作為建材,不僅打破了七項世界紀錄,由設計、發想到建構更是100%源自於台灣之手。拜這項國際級的盛會所賜,預估屆時將為台灣帶來117億台幣的經濟效益,同時創造
63,000個工作機會,在這當中不乏為數眾多與新能源或綠建築有關的工作,而這些正是近期興起的「綠領」階級。
2008年,聯合國環境規劃署〈UNEP〉所公佈的《綠色工作》報告中指出,只要是與節水、減碳、減廢、保護生態系或是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工作,基本上都可以算是廣義的綠色工作。未來20年內,與風能相關的工作機會將會增加至200萬個,與太陽能相關的機會更將增至600萬個,這些數據一時之間猶如久旱甘霖般,不僅解救了前段時間國際間的經濟危機,同時也與日益獲得重視的環保議題結合,儼然成為一帖雙管齊下的解藥,在越來越多的綠色工作機會中,能夠間接產生最大效益的絕非綠建築莫屬,根據統計,截至2010年二月為止,光是台灣地區就已經有2,508個建案取得綠建築標章,這些綠建築每年可省下8.12億度的用電、3,601萬噸的水以及36,600公頃的碳排放量,經濟市場更預估2013年,全球綠建築建材產值將直逼6,000億美金,由此可知,綠建築對於未來經濟與環境的重大影響不容小覤。 |
生態 節能 減廢 健康 萬變不離其宗的綠色建築
所謂的「綠色」建築,在定義上,
大都是以尋求有利於居住者的健康、降低
對於環境的負荷以及環境相容三項準則作為基礎。
「綠色」建築在國際間的說法與定義可以說是大同小異,歐洲國家稱其為生態建築〈Ecological Building〉或是永續建築〈Sustainable Building〉,1990年,英國建立的建築評估系統BREEAM,著重在生態平衡、保育、物種多樣化、資源回收利用、再生能源與節能‧‧‧‧等,由於此一評估體系夠完整,日後也成為其他國家在制定相關規章的參考依據。而稱綠色建築為環境共生建築〈Ecological Building〉的日本,自2002年起,為了加速國內永續建築的成長,同樣也成立了相關評估規範CASBEE,以減低對於環境的衝擊、與自然調和以及居住的舒適性三者為重。我國則稱此類的建築物為綠建築〈Green Buildling〉,相關規章EEWH於1999年訂立,以生態、 節能、 減廢、 健康四大部份作為評估標的。不論是上述何種稱呼,所謂的「綠色」建築,在定義上,統一大都是以尋求有利於居住者的健康、降低對於環境的負荷以及環境相容三項準則作為基礎。
取之於自然 用之於自然
一般人乍聽到綠建築的第一反應,大多會是造價昂貴、設備不斐亦或是考量到成本效益而就此作罷,事實上,台灣所擁有的不少的天然建材,倘若妥善地安排與運用,還能達到降低建造時所產生的龐大成本開銷之效,過往曾經嚴重造成台灣土質疏鬆的檳榔樹便是其中一例,檳榔桿本身可作為建築隔板,如果搭配上H型鋼骨也可作為房屋鋼架,減少鋼筋的使用量,同時解決困擾許久的地質問題;而每年以50萬立方公尺不斷陸續淤積的水庫淤泥,對於發展水力或減少浪費水資源的環保手段來說,無疑地都成為一種擺脫不去的阻礙,事實上水庫淤泥正是天然綠建材的一種,只要加入燃煤飛灰與底灰加速脫水程度,再加以1,100度的高溫燒烤,便能成為輕質骨材,這種建材的優點是重量輕、硬度強,約可減輕20%的建築重量;另外台灣常見的竹子,也是一種天然的綠建材。竹子長成的時間僅需五年,是一般硬木植物的 1/10,一天約莫可生長1.5公尺,而竹子與樹木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其可持續不斷地收成,與一般樹木相比,竹子更能多產生30%的氧氣,其抗張強度更比一般鋼鐵多5,000磅〈約2,268公斤〉,在許多建築工地的外圍,也經常可見到以竹子搭乘的圍籬作為鷹架,不少國際知名的建築師,更開始紛紛將竹子納入設計建築物時的建材選項。